老实说,吃胎盘真的不但没有益处,还可能有害。
目前为止,传言中胎盘对情绪、体内铁含量、促进泌乳以及产后恢复的有益影响均未得到科学研究证实。换句话说,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显示吃人类胎盘有任何临床益处。
相反,从医学上来说,胎盘就是一种医疗废物。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曾经发现一个案例,婴儿的母亲每天吃3次胎盘胶囊,结果导致婴儿患上迟发型B型链球菌(GBS)败血症,结果研究人员在胶囊内的干燥胎盘中检测出GBS阳性。
这意味着,污染的胎盘胶囊可能就是相关感染的感染源。
另外,201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,经过处理的胎盘中检测到低含量的重金属镉,而且母亲在怀孕时摄入的烟草、酒精等有害物质也会在胎盘中积累,食用之后有害健康。
更鲜为人知的是,胎盘还是一种携带胎儿基因组的免疫活性器官,包含着父系抗原的胎儿抗原混合物,食用之后可能会引发同种异体免疫,影响二次怀孕。
甚至有研究发现,胎盘基因组结构竟然类似于肿瘤。一项由剑桥大学和Wellcome Sanger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在《自然》杂志上的研究显示,胎盘的正常基因组结构与其他人类器官不同,而是与肿瘤类似,存在与许多儿童癌症相同的基因突变。
二、胎盘黑市曝光,别再花冤枉钱
早在2005年,原卫生部就以批复形式表示,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胎盘。”
尽管如此,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,胎盘买卖依然屡禁不止。2021年,澎湃新闻的记者暗访胎盘黑市,揭露了人体胎盘交易乱象横生的现实。
正常情况下,产妇分娩后胎盘应当归产妇所有。但如果产妇有传染病,胎盘就不能带走,需要强制销毁,医院设有固定存放医废的地方,每日有人专门收走。产妇放弃或者捐献胎盘的,可以由医疗机构进行处置。
那么,“被处置”的胎盘是怎么流向人体胎盘贩子手中的呢?
记者调查发现,安徽亳州、江苏邳州、河南永城三地交界处是“国内最大胎盘交易市场”的区域,活跃在三地的贩卖者从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广东等地以每个80元左右的价格从医院、医疗废物处理厂、胎盘“中间商”处,批量采购人体胎盘。经过加工后,摇身一变成为中药材“紫河车”,最终流入药材市场。
对于胎盘是否携带乙肝病毒、HIV(艾滋病病毒)、梅毒等,贩卖者毫不在意。据悉,收购新鲜人体胎盘的价格为每个78元左右,加工成纯干货之后,一个胎盘的利润差不多是5元钱。
贩卖者闫军表示,新鲜胎盘有的确实存在乙肝病毒、梅毒、HIV,但他们都是正常收购,只能保证干货是真的,但是否含有病毒,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。
三、胎盘食疗,更多是安慰剂效应
既然吃胎盘没用,但为什么不少吃过胎盘的人都觉得自己吃胎盘之后睡眠变好了、变年轻了呢?
很多人不知道的事,吃胎盘是个“时髦产业”,除了新鲜的胎盘,胎盘还被加工成了胎盘丸等各种各样的产品。
食品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封装技术的兴起,2015年,欧盟食品安全局(EFSA)甚至宣布胎盘为“新型食品”。
现代医院主导分娩过程高度医疗化、制度化,导致忽视了女性的情感与身体需求。于是胎盘服务企业利用产妇的心理,将自己定位为这个过程的替代品,引起了产妇的共鸣。
本着为自己和孩子健康负责的心态,她们对于胎盘及胎盘制品的态度是“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”。
关于胎盘美容方面,同样也是受到了女性的追捧。以致于在有的人眼中,胎盘成了一款无所不能的保健补品,催乳、美容、抗产后抑郁、促进食欲……
实际上,目前国内外并没有权威的研究证实胎盘可以美容养颜,胎盘美容只是爱美人士的“安慰剂”,并不能起到实际的美容作用。
相反,胎盘的主要成分就是大量的脂肪和一些蛋白质等,煮熟后和普通动物的肉、内脏基本没有什么差别,甚至可能携带通过血液传播的病毒或病原体,吃了只会有害无益。
其实,最好也是最简单的养生方法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胎盘只是医疗废物,传言中的神奇功效,也都是子虚乌有的。
我们要科学看待胎盘,不要轻易听信传闻,否则很容易陷入养生误区,给身体造成伤害。
参考资料
[1]《胎盘,到底能不能吃?》.医学界妇产科频道. 2019-11-07
[2]《她们“偷吃”胎盘,是真有用还是心理安慰?》.果壳 .2020-01-19
[3]《暗访胎盘黑市(内容可能引起不适,但问题很严重)》.澎湃新闻 .2021-03-15
未经作者允许授权,禁止转载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